本网讯(通讯员 刘情缘 杨紫涵)“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作为君子之挚爱,历代为诗人所吟诵。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魅力的外表之下是竹编深刻的文化内涵---天人合一的造物观。2023年5月13日上午yabo888vip网页版登录博雅国学社在8413活动室开展“国学社小课——竹编宫铃课”活动,共17名同学参与。
从一根竹子到一个竹编作品,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活动现场,主讲人从独具魅力的竹文化引入。为什么竹子这么受追捧,抓三个典型,第一个便是“竹子的形”,每当凝视翠竹,竹所意蕴的淡雅之气便会散发开来;第二个是“竹子的声”,竹子的声音可以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第三个是“竹子的思”,几千年来文人士大夫赋予竹以思想内涵。
而后,对竹编的历史沿革介绍,从百花齐放到凋零复苏,历经挑战至成为非遗。接下来一起走进竹编,了解竹编的基本编法,介绍选材、去青、劈成篾片,再到起层、划蔑丝,竹编工艺的编织形式都是以挑压编织为基础,被挑压的竹篾称为"经线",用来编织的竹篾称为"纬线",编织成各种工艺品,一共要经历大小十几道工序。经过这套曲折的工序最后将化茧成蝶为一个个精美的竹编艺术品。一番讲解后大家更是跃跃欲试,开始研究制作,一挑一压,竹条在同学们的指尖交互缠绕,散乱的蔑片经过同学们巧手的编织渐渐有了形状。
传统竹编体现了中国传统造物观念“天人合一”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手指一抬一压之间,彰显传统工艺的魅力,精湛的竹艺,匠心思维的传承,更是传统竹编艺术的魅力绽放。博雅国学社以“传统非遗手艺+现代风格创新”为主要思路,开展本次竹编宫铃小课,旨在通过此次活动让同学们了解竹编的历史典故及竹编宫铃的制作过程,使同学们深入了解非遗竹编,体验一次古老的技艺,同时也希望非遗文化因为传承焕发新生机。